华熙生物旗下德玛润品牌悄然关闭天猫、京东等线上渠道,这已是这家化妆品巨头今年关闭的第三个品牌,背后是公司营收下滑超18%的业绩困境。
11-26行业资讯
从平价彩妆到多品牌美妆集团,橘宜的野心想必不止于收购。
在化妆品行业中,抗衰老始终是一个永恒且备受关注的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如何有效地实现抗衰老效果,成为了化妆品市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各大品牌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成分和技术,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消费者对于延缓衰老、保持年轻肌肤的强烈需求。
随着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202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化妆品市场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数据显示,10月份化妆品类零售额达到523亿元,同比增长9.6%,创下年内单月最高增速。这一亮眼表现不仅跑赢了整体消费大盘,也预示着化妆品行业在双十一的助推下正迎来强势复苏。
千元面霜仅卖出50件,入驻中国不到一年半的韩妆高端品牌AP媛彬悄然关闭其天猫旗舰店,成为高端美妆市场退潮的最新案例
根据最新的数据,小红书目前的月活跃用户已达2.7亿,而抖音则有8亿。并且,小红书的增长率达到了18%,而抖音仅有6%。
近两年,微生态护肤在行业里的声量越来越高了。
11-14行业资讯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24年化妆品抽检结果显示,2066批次产品中40批次不合格,昔日国货明星霸王与母婴品牌兔头妈妈赫然在列,引发对日化产品质量的担忧。
曾创下四色眼影单品销量超130万件佳绩的美国平价彩妆品牌LA Girl,如今在天猫海外旗舰店只剩三款清仓商品,均价不足34元。
年轻消费者的“变幻莫测”让不少商家都感到苦恼,她们喜新厌旧,消费倾向摇摆不定,要想很好地“伺候”好她们,商家就必须时刻保持变化。
近年来,功效型护肤的关注度似乎越来越高了,不少品牌都开始着眼于功效型护肤,试图从这个领域中找出突破口。
美国日用消费品巨头金佰利(Kimberly-Clark)宣布以487亿美元收购科赴(Kenvue),这笔2025年迄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之一,将重塑全球美妆与健康市场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海洋友好不再只是化妆品行业的一个热词,而是逐渐成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卷。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监管政策的趋严,如何在提供高效护肤产品的同时,减轻对海洋生态的负担,已成为众多品牌面临的重要
11-13行业资讯
本媒体曾报道过,近段时间,涂抹式面膜的市场增速十分惊人。今年1-7月,天猫国际平台上涂抹面膜销售同比增长超400%,成交占面膜品类超三分之一;在7月份淘宝/天猫面膜(新)热门产品TOP20中,前10名产品中涂抹面膜就占了8款,且第2-6名都是涂抹式面膜。
11-05行业资讯
一份正在征求意见的跨区域监管共识,旨在终结化妆品生产企业面临的多重标准困境,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青少年专属水乳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近一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同比增长近400%,成为化妆品行业最亮眼的增长点。
近年来,人们对外表的重视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妆、服装搭配,甚至是整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源于消费者这种越来越强烈的美丽需求,美妆届想法设法,为消费者们搭建了一个建造美丽的天堂。
曾经依靠免税店和百货专柜打下江山的LG生活健康,如今不得不面对渠道变革带来的阵痛。
甘肃一家化妆品企业因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被责令停产,揭开化妆品行业合规治理的严峻挑战。
10-28行业资讯
曾经签约李宇春、胡歌等一线明星代言的春纪天猫旗舰店,即将在10月26日彻底关闭。
美肤宝1亿次暴光的密码
10-26行业资讯
国货美妆品牌纷纷寻求差异化表达的今天,欧诗漫以其对珍珠长达58年的专注与研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品牌气质与文化厚度。这不仅体现在其对珍珠养殖与珍珠护肤的持续探索,更在于其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战略视
10-22行业资讯
广州市粤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批次发胶产品甲醇含量超标近百倍,其中3批次来自同一企业,且该企业并非首次因同样问题上“黑榜”。
10-20行业资讯
如今,国潮云涌,传统兴起,国产新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迅速瓜分国际大牌和国内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并在激烈的美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高端美妆市场的寒冬中,联合利华果断挥别曾寄予厚望的凯诗薇,揭开国际美妆巨头战略调整的冰山一角。
如何转型,是当下美妆实体店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曾经贡献近半营收的大众彩妆部门,如今却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科蒂的战略大转向揭示了美妆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泰国商场的货架上,中国品牌的面膜两小时被抢购一空;印尼电商平台中,东方彩妆登顶销售榜首。一股中国美妆出海热潮,正席卷东南亚市场。
10-10行业资讯
面对营业利润几近腰斩的严峻局面,LG生活健康毅然换帅,引入拥有30年美妆行业经验的欧莱雅前高管李善珠,期待她能带领这家韩妆巨头走出困境。
年轻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更加精致的生活,许多细分的护肤品类便也随着愈来愈被重视。作为熬夜与“抗初老”场景之下的护肤品类,眼霜在近年来出现了显著的市场增长。
获客成本增高,留客难度加大,用户消费决策越来越理性,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便利,尤其在重决策的场景下,品牌想通过“信息差”赚用户的钱越来越难。
曾凭借“免税店同款”、“低价大牌”吸引消费者的莎莎国际,在今年6月底关闭了中国内地最后18家线下门店,彻底退出内地线下零售市场。
税收杠杆轻轻一拨,14亿消费者的个人护理市场瞬间沸腾。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护肤与彩妆备案数量突破10万,其中护肤品类7.95万,同比下滑21%,彩妆品类4.55万,小幅下滑5%。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转变。
在法国戛纳举行的第35届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上,一个中国品牌用扎实的科研成果向世界证明:中国化妆品行业已经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九月的戛纳,第35届国际化妆品科学大会(IFSCC)在这里举行,全球顶尖的
09-26行业资讯
一片号称“100%可生物降解”的化妆湿巾,正在将老牌美妆企业露华浓推向集体诉讼的被告席,同时也为整个美妆行业的环保营销合规性敲响了警钟。
09-21行业资讯
曾经被国际大牌垄断的中国彩妆市场,正迎来国货品牌的集体崛起。Z世代的个性化需求、科技创新的赋能以及资本的加速布局,共同重塑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美丽产业新生态。
小众香水市场在中国表面上似乎还处于冷淡期,但事实上,这个品类正呈现着悄然崛起的趋势。
梳妆台上看似简单的瓶瓶罐罐,背后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科技革命与市场博弈。从祖母级的雪花膏到如今的基因定制护肤,护肤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化妆品类零售额达349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的增速水平。1-8月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达2915亿元,同比增长3.3%,呈现出温和复苏态势。这一数据背后,反映了化妆品行业在消费市场中的独特韧性和结构性变化。
迪奥因数据违规出境被查处,不仅暴露了奢侈品行业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漏洞,也为整个化妆品行业敲响了隐私保护的警钟。
纽约私人投资公司Bansk Group宣布收购护肤品牌BYOMA的多数股权,这笔交易标志着成立仅三年的BYOMA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9-15行业资讯
目前,尽管国货防晒发展快速,但仍然由日本品牌领衔防晒市场。国货如何趁势发展?基于防晒品类目前的发展概况及人群画像,文章对未来防晒市场的发展作出预测及提出建议。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悄然退出市场,但这并非胶原蛋白赛道的终局,而是一场行业战略调整与洗牌的开始。
近期,北京市延庆区和上海市药监局相继公布的处罚案例,再次将化妆品行业的合规问题推向舆论焦点。在延庆区开展的开学季儿童化妆品专项检查中,近三成受检经营主体因虚假标示被处罚;几乎同一时间,上海一家境外备案人的境内责任人因未建立不良反应收集报告协助机制遭到处罚,成为当地首例此类案例。这些事件不仅反映出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也揭示了行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的合规短板。
今年虽然迎来了一轮经济复苏,但是线下实体店并没有因此重新崛起。电商分流,营销变革,线下实体店亟需转型升级。对于线下渠道而言,外面依旧风大雨大,想要维持住营销动力并不容易。
09-09行业资讯
天猫旗舰店里,6款产品全部标价9.9元清仓处理,公告显示库存清空后将正式闭店。这个曾承载着“医研共创”高端婴童护肤梦的品牌,从诞生到消亡仅用了两年时间。
1400多名行业人士线上线下共同参与,化妆品过度包装治理宣贯活动在福建漳州举办,标志着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在从“颜值经济”向“理性繁荣”转变。
婴幼儿护肤品市场看似蓝海,却让上市公司旗下品牌折戟沉沙。宝幼的退场揭示了婴童功效护肤市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据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2014-2018年年复合增速达到40%以上。按此增长情况,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以达万亿级别。
首页
新闻
资讯
朋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