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便利店正加速拓展中国内陆市场

360化妆品网2018-01-23 16:35

 
一直深耕中国沿海城市的日资便利店们,加快了转战内陆市场的脚步。
 
  2018年1月,罗森成了进驻安徽省的第一个外资便利店品牌,首店开在合肥。这个日资连锁便利店运营商计划,以合肥为开端,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在安徽扩张,到2020年,在安徽开出超过100家罗森便利店。
 
  开辟新的区域市场的同时,在已进驻的城市,罗森开始尝试将选址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地区拓展。
 
  以重庆为例,罗森已在当地拥有近160家门店,这些门店都位于重庆市中心地带,2017年底,罗森首次选址在距离重庆市中心约100公里的涪陵区,并计划一年时间内在涪陵区再开9家店。 由于涪陵的人均消费能力不及市中心,罗森把在这里的第一家店开在了长江师范学院内,愿意尝鲜的年轻人们成了这家门店的主要客群。
 
  在涪陵这样的小地方开店,并不符合罗森以往拓店选址的逻辑。自1996年在上海出大陆首店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罗森都是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开店,即便于2010年进入内陆城市重庆,也是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门店。但随着沿海一线城市便利店逐渐饱和、内陆地区消费水平逐步提升,这家日资便利店想要进一步加深对内陆地区的探索。
 
  把店开到涪陵,能让罗森更快获得在小城市发展的经验。重庆罗森副总经理上野功曾表示,这些经验包括,如何从市中心的食品工厂和物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商品的物流经验、小城市门店运营经验等,它们有助于罗森“抢在竞争对手之前,从点到面控制内陆地区。“
 
  几乎与罗森同步,日资便利店品牌7-11、全家也都加快了开拓内陆地区的市场脚步。
 
  据日经中文网的报道,截至2017年11月底,7-11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门店达到2520家,其中中部地区开店步伐加快,成都和重庆地区的门店均同比增长约30%,分别开到了77家和46家;全家的店铺数在2017年11月底同比增长约20%,达到2177家店,其中成都门店同比增长40%,达到85家,并计划加速进驻内陆地区。
 
  中国内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文化差异的明显,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了20多年,却仍未诞生一个全国性的便利店品牌。日资便利店大多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部分重点城市,本土便利店则以区域发展为主。
 
  但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便利店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竞争、以及内陆地区消费环境的变化等,日资便利店开始了全国性的扩张计划,尚未饱和的内陆市场成为了品牌们加速争夺的重点。
 
  内陆城市便利店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为日资便利店的扩张提供了机会。商务部发布的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显示,深处内陆的太原市击败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排在第二位,但主要依靠本土品牌的充分发展;同时,24小时便利店也逐渐受北方地区欢迎,如2016年这一业态在哈尔滨的增速达33.3%,在北京增速为23.5%。
 
  不过,在加速进入内陆市场过程中,日资便利店也将面临市场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
 
  由于对内陆新市场的发展缺乏经验,日资便利店需要花时间积累运营经验、调整发展策略。同时,伴随着阿里、京东、苏宁、大润发等电商零售巨头入局便利店,新零售、无人技术等带来的行业变革,日资便利店品牌在一线城市发展的竞争压力也在加大。

快来抢沙发呀~

立白日化智云携智造新品亮相全球美业趋势创新大

6月26日,全球美业瞩目的“2025数美链全球美业趋势创新大会”在上海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前沿趋势与尖端创新的顶级盛会上,中国日化智造标杆企业日化智云携突破性成果惊艳亮相,不仅以极具前瞻性的趋势新品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其精心打造的“宠物专研除菌除臭香氛喷雾系列”与“无患子+无花果个人洗护系列”更凭借卓越的创新力,一举斩获大会重磅颁发的“中国文化·创新基石”和“快乐美学·创新基石”两大奖项,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13107

立白日化智云携智云鲸造重磅亮相上海美博会CIBE

2025年6月24日-26日,第67届上海国际美博会(CIBE)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美妆日化行业盛会,本次展会吸引了全球4000+品牌商、供应链企业及20万+专业观众。日化智云作为大日化研产供销一站式产业互联网平台精彩亮相,携平台型家清个护OEM/ODM代工解决方案惊艳登场。现场多方面展示了平台子业务代工品牌——“智云鲸造”的强大产品力、卓越创新力与高效生产力,全方位赋能品牌商实现一站式新品智造,为美妆日化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6506

化妆品原料管理迈入双轨制时代:安全与创新的动

国家药监局一纸公告悄然改写行业规则。6月24日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管理新规,将原有的单一目录拆分为Ⅰ、Ⅱ两个清单,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这份涉及8972种原料的管理框架更新,在化妆品研发实验室和生产企业中引发强烈反响。

23509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