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诗风吟关店,内外因是什么?

陆凡2025-07-03 16:31

 韩流退潮,国货上位,一场由消费者选择主导的化妆品行业洗牌悄然落幕。

7月1日,悦诗风吟天猫海外旗舰店正式停止运营,商品全面下架。这家拥有35.5万粉丝的店铺在公告中将闭店归因于“经营战略调整”
尽管其母公司爱茉莉太平洋强调此举旨在“整合资源、构建更高效渠道”,但店铺的消失仍引发消费者唏嘘——这个曾承载90后第一件韩国护肤品记忆的品牌,正在加速淡出中国视野


01 韩妆神话的兴衰:从年销40亿到关店八成

2012年,爱茉莉太平洋将悦诗风吟引入中国,以自然护肤理念和中端定位快速打开市场。
其扩张速度令人咋舌:2014年前开出100家店,之后以每年新增100家门店的速度向二三线市场下沉

2015年销售额突破10亿人民币,两年后更是一举冲上40亿元峰值,全国门店超800家
绿茶籽精华、火山泥面膜等明星产品几乎成为年轻消费者梳妆台的标配。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
销售数据首次掉头向下,2019年关闭40家亏损门店,2020年疫情冲击下再关90家。
关店潮愈演愈烈:2021年单年撤店170家,巅峰时期的800余家门店萎缩至140家,关店率超80%

02 韩妆集体败退,国货崛起重构美业版图

悦诗风吟并非孤例。伊蒂之屋、菲诗小铺、苏秘37°等韩妆品牌接连在华收缩战线,撤柜关店成为行业常态

爱茉莉太平洋财报揭示出残酷现实:2022年中国市场营收下滑30%,2023年四季度销售额腰斩,2024年大中华区收入再降27%
2025年一季度跌幅仍达10.4%,中国成为该集团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

韩妆折戟表面受“限韩令”等事件影响,深层则是中国美妆产业实力的系统性升级
珀莱雅凭借大单品策略打开高端市场,薇诺娜依托皮肤学级护肤抢占敏感肌赛道,华熙生物以透明质酸技术构建原料壁垒

本土品牌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需求,通过社媒营销、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快速触达用户。

国际巨头同样加速本土化。欧莱雅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并加码下沉市场,资生堂收购国产美妆品牌完善矩阵
在“华流”与全球化力量的双重挤压下,未能及时转型的韩妆品牌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03 效率革命下的生存法则

“此次调整旨在构建更高效渠道”,爱茉莉太平洋的声明折射出行业新逻辑
当新品牌能以3个月完成产品开发、48小时实现爆款跟进,传统外资品牌长达18个月的研发周期和层层代理的渠道模式已成拖累

渠道效率决定生死
悦诗风吟保留粉丝量达1237万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关闭仅35.5万粉丝的海外店,本质是流量资源的优化重组
线下同样如此:单店产出低的边缘门店被砍,资源向核心商圈门店集中。

这场退潮也为行业敲响警钟。
“粗放布局就能躺赢的时代彻底终结”,中国化妆品市场已转向技术、产品、营销的全维度竞争


2025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大中华区营收降至1328亿韩元,跌幅较前两年虽有所收窄,但连续多季度下滑的曲线已难逆转

当消费者在珀莱雅红宝石面霜和雅诗兰黛小棕瓶间自由选择时,曾风靡校园的悦诗风吟绿茶水乳逐渐淡出购物车。
中国美妆市场的竞争范式已然改写——从追逐韩流到本土创新,从渠道为王到产品制胜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商业世界再度应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图片

◆ ◆ ◆  ◆ 

快来抢沙发呀~

美白不再刺肤,酵醒月光用发酵科技开启“东方自

在美白原料的江湖里,一直存在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强效往往意味着刺激,温和则常常等同于"概念大于实用"。消费者在追求白皙肌肤的路上,似乎总要在功效和安全之间做出妥协。然而,一朵被遗弃的茉莉花,却为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带来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13224

仿冒包装背后:化妆品行业创新突围的生死关

违法成本之低与潜在仿冒收益之高形成鲜明对比

16621

微生态护肤的下一站,是“多糖+多肽”的合成进

护肤品原料的革新,常常在微观世界中悄然发生。无论是突破吸收屏障的多肽,还是模拟人体结构的生物糖,科学家们正在尝试用更温和、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式,为肌肤健康找到真正的“智慧解法”。当传统动物源原料面临供应链脆弱、污染风险、伦理争议等多重挑战时,合成生物学正在为化妆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16974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