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获悉,知名老牌药企仁和药业在7月30日宣布了一则新公告,称其已经完成了对7家化妆品公司的收购,总交易额累计达7.2亿元!
被收购的7家化妆品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化妆品、护肤护发用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母婴用品、中药饮片等品类,聚焦于美妆以及大健康领域。可见,仁和药业正在企图延伸产业链,寻求新增长。
而据记者了解,仁和药业早在2019年便已经有布局化妆品市场的动作,彼时,仁和药业推出了一款护肤品,名为“仁和瓷天使肽能冻干精华”。并且,仁和药业旗下已经存在“仁和匠心”和“植彩集”两个化妆品品牌。今年,仁和药业一口气再次收购7家化妆品公司,足见其对跨界布局化妆品市场的决心之大。
在业内,药企跨界化妆品,似乎是一个小趋势。例如,国产护肤品牌片仔癀便是从药企脱胎而来。2002年,漳州片仔癀药业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化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化妆品品牌成功打开市场后,便于2020年下半年与母公司分拆上市。
2019年,专注于痔疮的药企马应龙跨界推出原创口红,引起了行业极大的关注。事实上,早在2009年,马应龙就曾推出了一款号称传承其“八宝古方”的眼霜产品,并注册了“瞳话”商标,力推眼部护理化妆品。同仁堂也是药企转型化妆品的先行者之一,旗下拥有同人本草、伊妆、丽颜坊、派朗、佳宝乐等多个化妆品品牌。
然而,除了片仔癀之外,大部分从药企跨界而来的化妆品品牌在业内均毫无名气,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听到上述的诸多品牌名字,在化妆品市场更是从未掀起过一片浪花,从无爆品问世。从这个现状来看,药企转型化妆品,似乎并不是一条康庄之道。因此,小编认为尽管仁和药业已经收购了7家化妆品公司,举动惊人,但是最终的结果未必能遂其愿。
据记者调查,2020年,仁和旗下仁和匠心品牌的“HP牙膏”因打出了“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抗幽门螺旋杆菌正品”等宣传描述,而其产品生产许可证号为“妆”字号,违反了化妆品不得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不得使用医疗用语、宣传医疗效用的相关规定,涉嫌虚假宣传。
可见,仁和药业旗下现有的化妆品品牌在业内的发展之路较为坎坷。在未来,仁和药业能否通过当下收购的7家化妆品公司来获得新的增长点,着实令人堪忧。
在小编看来,药企跨界化妆品成功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药企普遍无法适应化妆品行业的经营模式。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药企的经营模式与化妆品定然天差地别。在互联网时代,化妆品更加追求流量营销以及直播卖货,而药企骨子里并不存在这些基因。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从药企跨界而来的化妆品品牌在业内毫无声量的原因,他们大部分并没有流量营销的意识。
其二,“药妆”被禁之后,药企难以背靠自身优势去发展化妆品。药企本身的优势在于医学制药,在以往,“药妆”概念风行一世,药企凭借自身的品牌背书,能为旗下的化妆品提供技术宣称。而在“药妆”被禁之后,这条路便走不通了。上文提及的仁和药业旗下“妆”字号因宣称医疗作用而违规,便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现状。
总而言之,药企跨界化妆品已成业界风气,但是小编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