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一直作为一个针对小众人群的产品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买药妆消费者首先想到了也是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品牌,然而,2017年的双十一来自云南的本土品牌薇诺娜竟然挤进了天猫双十一排行榜的前十,是同品类中唯一挤进前十名的药妆,它究竟是一匹出乎市场意料的黑马,还是掩藏在市场的商机?
先来回顾一下薇诺娜双十一的数据。
薇诺娜破亿销售额
2017年11月11日零点刚过10分钟,薇诺娜全网销售就突破5000万,23分钟就刷新了去年双十一全天的销售额。明星单品特护霜30分钟爆卖20万支,并且成为第一个销量破亿的药妆品牌。截止今年双十一活动结束,薇诺娜创造了24小时线上线下狂揽3个亿的惊人记录。而它的对手雅漾、薇姿等在2017年的双十一销售额均未进入美妆类前30名。
这么说来,中国的药妆还是很厉害的。但《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记者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却发现,药妆在西班牙、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有明确的界定,而在中国,这个概念却是模糊不清且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药妆在中国没有“正名”
什么是药妆?
药妆起源于夏商时期,后在国外流行,随着护肤品市场的开放,国外药妆也随之进入国内市场,中国药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
在国外称COSMECEUTICAL,即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产品,相当于中国的功效性化妆品。如在美国凡被FDA认为是含有药物成分的化妆品就是药妆品。但在中国,药妆并不像化妆品一样有着明显的界定。
从监管的角度看,药品有“国药准字”,保健品有“国食健字”,化妆品有“卫妆准字”、“国妆特字”、“国妆备进字”、“卫妆备进字”,并不存在“药妆”字样的批号。
从国家层面,国家对于“药妆”的态度是既不禁止也不承认。并且由于药妆强调功能性,一度成为食药监局重点监管对象。今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化妆品宣传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还增加了针对网络销售的监管内容。
而从在行业层面,药妆概念可分为三派:1:药物化妆品(主要是药品企业延伸出来的产品),2:医学护肤品(只在药房渠道销售,由医学人员组成的研发及销售顾问),3:功效性化妆品(传统日化行业的功效性化妆品如祛斑、祛痘产品类普遍也运用药妆概念)。
这个市场一点都不简单
尽管中国在药妆这个概念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这个市场却一点都不简单。
首先从市场上的品牌来讲,1998年法国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薇姿登陆中国,随后依泉、欧莱雅的理肤泉、雅漾等品牌也陆续进入中国,并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迅速占领药妆市场,其中仅雅漾在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5亿元。而国内,药妆品牌更像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薇诺娜、片仔癀、马应龙旗下的八宝、广药集团的佰花方等品牌。
2010-2015年全球药妆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从市场的份额来讲,近3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一年增长率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药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国药妆市场年均增幅在30%以上,在2021年将达到594.5亿元,正因为市场如此巨大,国外品牌早已经盯紧了中国这块肥肉。从2016年数据显示,国外品牌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换言之,国内品牌仅占据了市场的25%。那国内品牌要夺回市场几乎没可能?未必!
从薇诺娜这匹黑马看,要想将市场份额从国外品牌中再次抢夺回来,也未必是没有可能。那么如何去突破?
中国药妆如何突破?
普通的美妆类化妆品技术含量较低,导致产生了很多同质化的产品,行业内的玩家都集中在渠道和销售模式上角力,在红海中厮杀的美妆品牌在渠道销售上的高昂投入会挤占了其他部分的投入,但是对药妆了说,用于研发的成本却不能因此而被挤占掉。谁要是在这方面缩了水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市场。看看那些国外做得好的药妆品牌,如理肤泉、雅漾这些品牌,背后都有专门的药妆研究所为每年的新品做研发工作。
薇诺娜董事长郭振宇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说“目前从事药妆的有两拨人,一些是从传统化妆品转过来的,一些是药厂转过来。后者我认为潜力较大,他们有技术。药妆行业不是几个人几间作坊就能搞定的,它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为此,薇诺娜和云南省皮肤病医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昆明医科大等科研机构都有合作,强化自己的研发实力。
所以,要想将药妆市场的大头从国外品牌中抢回,国内品牌坚持研发投入,未尝不可,毕竟这是一个平均保持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市值594.5亿元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