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又有新动作,其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建设“纳米载体技术应用实验室”。
无独有偶,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团也举行了“东方美妆研究院”授牌仪式,与其合作的是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
实际上,化妆品企业与知名高校合作的现象早就不稀奇了,令人感到稀奇的是,最近他们像受到什么“刺激”一样,纷纷开启新篇章。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比如,华熙生物与北京化工大学的“联合研发中心”,诺斯贝尔与暨南大学的“化妆品功效与安全性评价实验室”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21家化妆品企业与约3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换言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产学研相结合,指的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据小编了解,拥有“产学研”经验的化妆品企业不在少数,但此前真正做到深化合作的并不多。而从近来几起“官宣”看,深度与紧密已成为关键词。
那么,企业为何突然对“产学研”穷追不舍?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看中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知道,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科研团队,是很难有所突破的,况且从某一层面看,现在是一个“新品至上”的时代,对此,有人调侃过:“不管怎样,在新品的备案数量上绝不能输”。
但他们却忽略了,吸引消费者的并不是新品这个外壳,是否开发了新原料、拓宽了使用人群等才是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高校的科研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短板,正如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曾表示:高校在基础研究有独特的优势,擅长做好0到1的发现工作,而企业擅长应用基础研究、产业转换、市场转换等工作,因此企业一定要与大学,尤其是顶级的大学进行紧密合作。
第二是希望匹配到高精尖人才。企业同时扮演了“伯乐”的角色,希望在合作过程中发现合适的人才,抢先在毕业之前成功“预定”。毕竟,化妆品不像其他行业,就现状而言,虽然市场日益庞大,但每年高校输送的人才却远远不够。
供不应求导致企业抢人,往往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专业化妆品人才稀缺更是成为了关注的重中之重。
第三是出于不甘落后的心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若想获得多一寸的生存空间,就要付出多一倍的努力。这时候,一些企业看到同行都在布局,难免会陷入自我怀疑,想着自家产品不能总是“老一套”,慢慢地也对“产学研”心动起来。
一方面是化妆品企业为强化研发能力加大力度投入,另一方面是高校运用学术和人才优势,借助校企合作培育出更多成果。总之,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