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党”的崛起,是当下护肤市场的一大趋势。聚焦“成分党”,也早已成为众多护肤品牌的发展策略。
何谓“成分党”?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有所了解。“成分党”属于一种消费人群,她们通常是95后或者00后年轻一代。这些消费者对护肤品的“成分”有着深刻的研究,购买决策也围绕着产品的“成分”来展开,她们一般有以下三大特征:
1.管你是不是大牌
“成分党”一般是具有一定学历和学识的女性消费者,且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化妆品成分。
她们不再将大牌美妆作为表明自己社会身份的一个标识特征,也不愿意因为大牌的名气而为品牌和品牌代言人付钱。产品没做好,靠别的噱头卖产品?不好意思,她们不买账。
产品功效性和实用性已成为她们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
2.知名度?不考虑
“成分党”不是在商场或者购物平台上因为不知道该购买什么护肤品,而盲目选择知名度高的产品的消费者群体。知名度高则销量高的消费时代已然过去。
“成分党”认为,广告做得越多,推广得越厉害,也不见得产品好。反而因为广告费用越高、包装越华丽,对产品本身投入的费用就越少,产品不会好到哪里去。广告费用总是要消费者出钱的,这种产品性价比不高。
3.有极大的信息需求,具备自己的判断
假如一个品牌不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就会给消费者带来坏印象。
现在品牌宣传产品的美白功能,消费者不会轻易就相信了。假如品牌方没有提供一个便捷、公开的渠道去让消费者查看核实成分信息,她们就会认为这种产品“有点危险”,怀疑是不是真的见不得光。
“成分党”给了新生品牌和国货品牌一线生机。
基于此,很多护肤品牌都给自己打上了“成分党”的标签,通过突出特色成分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很多护肤品直接将成分名作为产品名,在宣传广告语中,也反复强调产品的主打成分。
然而市面上也有不少护肤品牌,将“成分”作为营销噱头,试图迷惑“成分党”。例如,一些护肤品牌在自己的产品中大肆宣传某种高功效成分,但是事实上这种高功效成分由于在其产品中含量并不高,实际效果并没想象中那么显著。比如在美白产品中非常热门的“烟酰胺”,如果浓度低于4%,是可以说完全达不到效果的。
而不少护肤品牌为了降低成分,提高利润,在其产品中对这些高功效成分通常都是不足量添加。明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却大声宣称该种成分功效,这样的品牌显然是在欺骗消费者。
像如前段时间在各大社交平台活跃起来的ECOONER壹可医研品牌则更为过分,在社交平台寻找到许多高校知识分子,向她们介绍自己的产品成分和理念,并寄送产品使用。通过这些KOL们发布广告,壹可医研收获了一批不少的消费者。人人提起壹可医研时,都会提及到它的成分,它的剂量,它的效果。而后来,其产品却被曝出没有化妆品备案文号,其天猫旗舰店因为产品问题已被关闭,消费者们投诉、维权无门,无法获得退款。
卖产品不应该变成卖成分,不要让“成分党”沦落为负面意义的营销名词。
“成分党”是趋势,是机遇,但是成分不应该成为一种营销噱头,否则,这个趋势红利也将会随着消费者信任度的降低而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