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桐庐走出来的快递大佬喻渭蛟,最近一口气在上海新开了三家店,不是收发快递的网点,而是正儿八经的便利店。盯上这块蛋糕的可不仅仅只有快递业。庄辰超卸任去哪儿CEO之后,悄然开出了名为“便利蜂”的连锁便利店。投资圈有人喊出:错过了共享单车,千万不要再错过便利店了!
小小便利店,突然站在了新风口,一方面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即时消费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小型门店的价值被重新评估,搭载了诸多互联网项目的便利店成为零售的新体验形式,总之,能改变消费者生活的大市场、平台级入口的诱惑足以吸引勇者冒险。那么,开便利店一定很赚钱吧?答案是未必,做好便利店,一要靠好地段,二要靠可口食物。
价格比网上还便宜
快递大佬开起了便利店
进军社区便利店,这个项目喻渭蛟想了很久了。去年上半年放出风声来,经过了大半年的筹备,他亲自打造的这个名叫妈妈驿站的小店,线下开出了三家实体店,分别位于浦东新区的南码头路、长宁区的伊犁南路以及定西路。
圆通牌便利店当然提供寄件、代收快件服务,不过小店主打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品,比如粮油调味品、个人护理、家庭清洁、休闲零食、乳制品饮料等。因为握有优质供应商货源,他们对产品价格很有自信,比如,天天见的大宝SOD蜜100ml现在卖8.5元,天猫超市眼下的价格是9.9元,金龙鱼黄金比例食用调和油5L装卖57元,天猫超市要卖69.9元。妈妈驿站将开放线上商城,给消费者带来上千个海淘单品,涵盖母婴用品、美容彩妆、营养保健等,几乎你想得到的都能有。
圆通有妈妈驿站,百世则有百世店加。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小店老板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更丰富的选择。这一模式,早在前年阿里就有涉及,还为此专设了一个项目,叫“零售通”,意在进军家门口的小店,掌握商品源头。
说到快递与便利店,不能不提顺丰。2014年顺丰就建立了线下门店“嘿客”,不过,进入线下门店却看不到实体商品,仍然要在网上下单,消费者颇不适应。重新定位之后,顺丰去年下半年挂出了“顺丰优选”的招牌:线上商城与线下门店融合,店内产品主要是进口零食、红酒和生鲜,通过缩短供应链,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的利润空间。顺丰优选的经营思路也发生了变化,由直营转为加盟。
便利店站上新风口
竟然跟二胎也有关
尽管传统的零售行业感受到了寒冬,但便利店却仍处于上升趋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针对标杆便利店企业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应该在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
几乎每家大型连锁便利店都在快速扩张,7-11在主要城市每年会保持新增门店30~40家。罗森力争到2020年店铺数量翻两番,从目前的约750家扩大至3000家左右。全家也曾宣布将在2024年实现1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那么,到底是谁在消费便利店?
目前国内的便利店数量应该在9万家左右,其中有一半是加油站便利店,另一半就是位于居民区或者商业区的便利商店。全国已经入驻口碑的便利店数量接近4万家。
便利店并非新鲜事物,为何偏偏在此时大张旗鼓地走到了风口?
关于便利店兴起的几个必要条件,业内公认大概有以下几个: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老龄化水平急速上升以及单身者和双职工家庭增加。
首先,由于消费升级的驱动,中国户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月~2.2万元/月的人群比例不断提升。这些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对价格不敏感,而对购物体验有更高的要求。
其二,80后、90后是便利店的绝对主力。他们追求的是快速、随性、碎片化的消费,时间成本成为很多人考虑的重点。这与便利店的定位完全吻合。
一位便利店忠粉波子告诉记者,便利店的一瓶水要比大超市贵10%以上,但是他不会为了省两角钱去超市买。关东煮、卤肉饭顺手买了就走,况且,很多造型可爱、单价较高的糖果小零食,比如,包着巧克力的跳跳糖、海苔芝士卷等,只能在便利店看到。
这两年,不少60后,甚至50后也更多地踏进便利店的自动门。采访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自从女儿生了二胎之后,自己不仅跳不了广场舞,就连烧顿像样的饭都顾不上。“给两个小孩子烧饭,喂饭,经常累得满头汗,等小宝宝睡了去门口便利店打包两份盒饭,回家跟老头子一起吃。”阿姨告诉记者,便利店的盒饭15元一份,口味很多,觉得蛮好。
多数便利店还不赚钱
价值在于“最后一公里”
这么多大佬纷纷加入便利店行业,看来,便利店真的很赚钱吧?
“其实目前各大便利店品牌还处于盈亏持平,甚至亏损的状态。”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告诉钱报记者,在行业内,大家所认可的,做得较为成功的便利店品牌,只有1.5个。“1”指的是全家,“0.5”指的是罗森。
“拿上海来说,全家目前约有1000家门店,罗森还保留了约300家,因为大量铺点,总体盈利表现并不佳。”该人士透露。
在此前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便利店目前最大的赢利点是“鲜食区”。早餐、关东煮、便当、咖啡豆浆撑起了整个店的销量,拿VanGo来说,其在野风现代城的店,就将堂食座位设成了20个,比普通便利店多一倍。而快客,更是将鲜食占比,从最初的10%,调整到了30%,甚至50%。一般来说,食物至少关系到一家便利店40%的生意,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都在食品上费尽心思。
其次,房租成本高。一位从业人士介绍,目前他所在便利店品牌,在杭城的门店房租,每年增长5%。“加上大量铺点,门店客流量势必有多有少,利润也就被分摊了。”
既然如此,大家为何还要前赴后继往里跳?在杭州VanGo的负责人许焕旻看来,便利店的铺设是为了完整华润万家的业态结构,便利店密度高,与消费者的接触最近,也就能解决大卖场无法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而在“快递人”眼中,便利店是生态链中省不了的一环。
“从商业价值来看,便利店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如日本,便利店与大卖场的占比是50%多比40%多,而在中国,这个数据是8%比92%,相当于人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加上消费习惯的变化,便利店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的盈利状况不是最重要的,在风口到来前,跑马圈地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