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2年历史的英国百货公司马莎,在仔细核算了海外市场的盈利情况后,于11月初做了一个决定:关掉其在中国内地市场所有10家实体百货店。
从去年开始,零售业关门、倒闭的趋势就在全球传统商业渠道中蔓延开来。美国的梅西百货今年宣布将通过裁撤3000名员工、关闭40间分店,以每年节省4亿美元。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柒和伊控股集团,也就是便利店7-11的母公司,决定在2019财年之前关闭旗下伊藤洋华堂在日本国内的40家商场。同样,去年就在中国,仅百货、超市就共计关店138家。根据最新统计,2016上半年,中国14家企业共关闭百货、购物中心15家。
零售业之所以受到如此之大的冲击,与电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分不开。仅在我国,网络购物用户便达到4.5亿。2015年,网络购物的人均消费为9206元,这一数据将继续增长。
网络购物进入生活、实体店受到冲击,这是一个趋势,但实体百货真的无法生存下去了吗?近期发布的《中国商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3将被淘汰。”我相信这个预测是经过数据推敲的,但我期待的是:将有超过1/3的商品交易领域的创新会在这个市场中诞生。
未来的商品交易结构,线上与线下的黏度将更加强。优衣库、ZARA曾在分析其销售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凡是线下门店越多的城市,线上销售也就越好。这个从消费者的角度其实很好解释,实体店产品的体验好,加上线上购物的便利,首先让消费者摆脱了因为犹豫而错过一个好产品的概率,这种感受是特别好的。
线上购物也会为线下门店增进客流量,因为随着这种黏度增强,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让价格趋于透明化,同款同质同价将成为主流。传统的互联网比价模式,本身就不利于实体产业发展,为了流量而不断压低价格,最终导致的是实体产业的崩盘。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以及新的技术革新,这几年在零售生态中也诞生了一种新的理念,叫零售社交。消费者们已经不仅仅把商店看做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更多的则是社交场所。据统计,有35%的英国购物者希望能在喜欢的商场里参与时尚活动;另有41%的英国消费者希望能够使用VR等新技术来模拟商品买回家之后的效果。这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足不出户,就能逛街,然后偶遇朋友交流,然后购物。当然,VR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应用到实际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就近阶段来看,百货零售的出路就是:店面要么做大,要么做小。空间大就能把体验融入到整个百货的空间里去,结合设施和服务;空间小就作为线上的一个辅助型展示,这样可以把体验成本做低。
百货零售业的整体下滑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零售是万万不能缺少的。经过淘汰,只有那些找到了新思路、新理念,并且做得更好的百货和超市才有能力生存下来,这正是互联网时代下百货零售业的必然趋势。
最后,我要给投资者几点建议。不要再押宝传统百货零售领域,夕阳产业一定不值得投资,包括商业地产,未来也会面临同样的结局,逐渐走向衰退。